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仁义礼! [复制链接]

1#
儒家讲“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境界在治国上来讲不一样。“道”是最高境界——以道治国,上古时期,尧舜禹汤就是以道治国。真正有道,可以无为而治。治国者是圣人、圣王,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全国人民的榜样,大家都效仿他,自自然然就天下太平,自己根本就不需要去管,不需要起心动念,只要把自己做好了,自自然然水到渠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唾手可得,这是以道治国。
上古时期过了之后,就是文王、武王、周公,到周朝就下一个等级了,是以德治国。他们也是圣人,像周公,治国确确实实有一套,他制定的《周礼》,我们师父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哲学大师,他曾经说过,《周礼》是最好的宪法,如果周朝一直按照《周礼》而行,他的后代子孙没有改变,依然按照老祖宗的条文去力行,到现在还是周朝。周朝是以德治国。“仁义礼智信”是五常德,孔子讲“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当然就比道差了一级,为什么?有起心动念了,要想着怎样做个好样子,以德治国。
接下来是以仁治国,所谓仁政,孔子推行仁政。“仁者爱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心里总有两个人,两个人是分别心,有分别才会有你我,但是,虽有分别,没有我执,我们是平等的,我得到多少,我一定也让你一样,我想到自己,肯定也想到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政,国与国之间能用这种仁政,一定受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道是不起心、不动念,以道治国是最高境界;以德治国有起心动念了,但是还没有分别执着;以仁治国有起心动念,也有分别,但没有执着。
第四个是以义治国,这是孟子提的。孟子后孔子几百年,是战国时期,孔子是春秋时期。孟子提倡“义”,“义者,宜也”,就是应该做的,要合情合理合法。我们可以想到自己,但是我们得想到这合不合情理,该不该做。这比仁又下了一个等级,这是什么?有执着了,可是要执着善,不能执着恶,我们不能害人,不能做不应该做的事,这是义。
义都没有了,就只有讲礼了,以礼治国。礼是什么?礼节、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礼来作规范,不能越礼。我们想自己可以,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害人,没有礼了。礼是孔子说的治国的最低境界,不能再低了,再低就没办法了。
我们现在呢?礼都不讲了,讲什么?讲法制,以法治国。法制是什么?全部按照规章制度,法律严明,大家不敢去违法乱纪。表面上看,确实国家能得到暂时的稳定,但是人心并不安定。为什么?大家内心中没有“道德仁义礼”,只是害怕被法律制裁,只要有法律空子,他就会去钻,没有法律空子他就没办法,所以孔子不提倡法制。但是现在礼都没有了,再不讲法也不行,法制还是需要的,但是我们至少要从法制提升到礼制,“以礼为国”。想以道治国、以德治国恐怕已经很难了。
如何“以礼为国”?要靠教育。教化百姓都能够知礼守礼。礼是什么?道德仁义的外在表现,道德仁义是在我们的心里,表现在外面就是礼,所以我们要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重视因果的教育,人们自然就知礼守礼,所以以教育兴国,就是以礼为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