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礼仪 [复制链接]

1#
中国是拥有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战国孔子时期,就积极推行“礼”,“礼”成为了孔子的代表思想,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所谓“礼制”,就是从王侯到平民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丧葬,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礼仪被认为能“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而如今的中国人也在慢慢地学会用更礼貌的方式对待世界。
    在国家产生之后,人们由“法”和“礼”还有道德等各种规范共同约束,封建社会一直是父系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礼”在“法”之外处处渗透于人们生活之中。人们的吃穿住行都受相应礼制的约束。比如我们知道的天子衣饰纹龙才可绣五爪,男子的配饰也是极有讲究,按身份等级的不同佩戴不同的配饰。就连做衣服的材料也要按身份等级不同采用。对于女子的约束就更多了,“三从四德”就是“礼”对女子约束的最典型例子。吃饭呀有讲究,座位的顺序要有尊卑长幼,建筑也和“礼”有关系,建筑的布局以故宫为例,皇城居中,然后百姓生活的城镇以围绕的方式一层一层环绕皇城。这些方面不仅在史书国学中有讲到,更是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礼是古人为社会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概念和他们共同遵循的礼节仪式。各个时代或地区的礼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跟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能够研究的礼制,最早只能上溯到周代。周人的礼是后代礼制的渊源。古文记载,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对饥馑、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指战事和与战事有关的活动,如校阅、田猎、出师、献捷、献俘、筑城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动。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嘉礼,内容较为复杂,婚礼、冠礼、飨宴、立储、庆贺、交游等都在此列。
像高中所学的《荆轲刺秦王》,献上地图时必须得行大礼。我国古代的早期的礼与法律、官制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许多政治、法律方面的规定都见于礼的内容。到了秦、汉以后,官制、法律等与礼的界限才逐渐分明起来,而礼就专指“仪式”了,与现代的观念趋于一致。
    在阶级社会中,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礼规定了社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区分,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尊卑贵贱,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庶人贫苦,整日从事农业劳动,不能依照当时的礼制举行或参加各种典礼,所以礼制的内容就不能把他们包括在内。大夫是统治者,是礼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礼是维护当时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礼记·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分封的诸侯国不可以有超过千乘的军力,城墙不可以有超过高一丈、长三百丈的规模,卿大夫之家不可以有超过百乘的财力。类似这样的许多规定,就是维护君主利益的等级堤防。贵族,如果有罪,有特殊的规定对待,刑法就不能把他们包括在内。所以,古代的礼是公开的不平等的。
    礼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礼是维护当时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礼记·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分封的诸侯国不可以有超过千乘的军力,城墙不可以有超过高一丈、长三百丈的规模,卿大夫之家不可以有超过百乘的财力。类似这样的许多规定,就是维护君主利益的等级堤防。
    在《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孔子论礼的话: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通效)于地,列于鬼神,达于   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之也。 只有遵循礼才能治理天下,这便体现了礼的重要性。
    下面节选几句有关礼的名句与大家一起鉴赏: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说话态度和气,语言礼貌文明,会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温暖;说话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会让人心生怨恨,招来灾祸。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一句感人的话让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会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动;一句伤人的话,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冰冷。
     下面是一个高中历史老师讲的故事:
     1971年中国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消息把美国惊呆了,把世界轰动了!当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们想一睹当年中国皇帝居住的紫禁城的风采。而故宫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关闭了几年。周恩来为此批示:“故宫可在14日开放参观。”重新开放的故宫,首先接待美国客人。美国运动员们对中国政府的接待十分满意。他们在中国的情况也源源不断地传到大洋彼岸,传到全世界。最后几天,运动员们又向中国接待人员提出见一面久负盛名的周恩来总理的请求。4月14日下午两点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美国乒乓球队全体成员与随行记者。同时来中国的其他四国乒乓球代表团也获此接见。周恩来总理精神饱满,在与美国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后,做了讲话:“你们作为前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第一个代表团,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尽管中国和美国目前还没有外交关系,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大多数人民的赞成与支持。”全体运动员对这个开场白热烈鼓掌。接着,周恩来问大家:“你们住得怎么样?习惯中国菜的口味吗?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翻译刚把周恩来的话译完,科恩首先站了起来,大声说:“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这一问题抢了其他人的话头,也很突然,斯廷霍文团长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大厅里静静的,大家都盯着周恩来。周恩来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眼,瞄了瞄他那蓬松飘垂的长发,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了。”周恩来接着把眼光转向大家说,“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之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种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容许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了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于周恩来的回答,科恩感到十分意外,他以为这个大革命家会以大道理训人,但周恩来不仅没有这样做,还表示出十分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科恩不由自主地表示出敬佩的神情。周恩来又盯着科恩说:“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之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吗?”科恩耸耸肩,友好而诚恳地笑着点了点头。周恩来略作停顿,又补充了一句道:“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周恩来的这番话,在第二天就被几乎所有的世界大报与通讯社报道。这个消息传到美国的时候正是清晨。当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采取五项对华新政策: 1. 美国准备迅速发给从中国到美国来访的个人的签证; 2. 美国准备迅速发给从中国到美国来访的团体的签证; 3. 允许中国使用美元; 4. 取消对供应前往中国或来自中国的船只和飞机的燃料限制; 5. 准许挂外国旗帜的美国船只停靠在中国港口。不久,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应邀赴美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同样热情的接待。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友好关系之门。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这个故事意义深刻,是对“礼”的更深层次的展示,是我们当代领导人作出了榜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礼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乘坐公交时给老人小孩和有困难的乘客让座,不在车厢内吸烟饮食吐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搡挤攘,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随手捡起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吵闹------特别是我们大学生,从小就在学校受教育,应养成良好的“礼”的观念。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具有当代含义的“礼”!让我们携手一起创造一个礼的和谐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2#

让我们携手一起创造一个礼的和谐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