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践行孔子待人处事之礼 [复制链接]

1#
“礼”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中提到的孝、悌、让、恭、靖、宽、恕、忠都属于礼的范畴。本文主要依据《论语》中对“礼”的相关阐述,旨在探讨一下孔子的待人处事思想以及它对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  孔子尚礼,说到孔子的“礼”,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克己复礼”,他推崇周礼,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束缚人们的思想行为。确实孔子主张践行周礼,有其局限性,但是孔子礼的思想包含很多方面,其中的某些思想还是很有现实参考价值的。譬如孔子说礼是用来达到和谐的,是协调人际关系用的。我们合宜的运用礼仪礼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很重要的。这里就从孔子的待人处事之礼来阐述一下。  我觉得在孔子待人处事之礼中最能够感同身受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首先是最不好的一种情况,自己不喜欢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譬如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要理所当然的要别人来做,只挑自己喜欢的不管他人感受。其次,对自己来说没有价值的东西在赠与别人的时候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使别人真的是需求者,也不能真的把自己看成是给予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好像在施舍他人似的,而要询问他人是否需要。这句话对我们来说非常具有警惕作用。我们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让这我们,都宠着我们,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我们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懂得换位思考,也不懂得体谅他人,只想自己所需要的,从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所以我们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了自私的代名词。虽然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来概括所有的80后、90后,有点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的感觉,我也觉得我虽然是90后,但我不是很自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确实不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或许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自己,我们会变得可爱的很多。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是一种魅力,我们应该也能得到他人的投桃报李的待遇吧!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即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样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顺于你了。孔子用这句话说出了礼的力量:可以天下归心于你。礼在人际关系中就是有归心的力量。  孔子的待人处事之礼还包括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面前的谈吐、举止礼仪。《论语》中就有说“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孔子在家乡的时候,为人温和而恭谨,表现出好像不太会讲话的样子。而在朝廷
上,却侃侃而谈,语言流畅,只是很谨慎。同时,孔子上朝的时,在下大夫说话的时候,温和欢愉;跟上大夫说话时,恭敬正直。有君王在的时候,举止恭敬,威仪适度。孔子在不同的场合说话有不同的表现,在跟不同身份的说话的时候,态度、行为举止俨然不一。虽然孔子的言行举止,并不值得我们今人依样画葫芦的一一模仿,毕竟时代不同了。有些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甚至有些迂腐刻板呆滞,但是孔子尚礼的精神,值得我们关注。他确实教了我们要在不同的场合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态度,这也是非常受用的。在无边无涯的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物质匮乏的古代,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整个社会虽然不能再用尊卑有序来形容,但是最起码的长幼有序的道理我们还是得遵从。面对不同的人我们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长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亲人都要尊重,对后辈也要帮助爱护,对不认识的人更加不能采用随便的态度。可是,不知道是我们太叛逆还是真的我们的传统丢弃的太多,我们现在好像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了。当然也有人认为,世间的道德、礼节、伦理和流言这些都只是对俗人的无形的枷锁,被其所缚束的人,终身无法自由,不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终生成为无形枷锁的奴隶,成为阶级社会的良民,如行尸走肉存活于世间。他们不想成为庸俗之人,不想践行庸人之礼,追求自己潇洒自由的生活,看不起所谓的礼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尊重之,我们倡导的是主流文化。同时,大家对韩国人的礼貌印象深刻,可是他们那一套最初都是从我们这边借鉴过去的,为什么现在别人想到的那些礼貌却是他们呢?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
  物质文化再怎么进步,科技再怎么发达,我们不能丢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在世界多样化潮流中只有真正掌握好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才能够不沦为水上浮萍,无根无基,随波逐流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目的是要温故而知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并且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实践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增添新的内容。

    儒家思想及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它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至关重要的是,在各种不良思潮泛滥和冲击的形势下,中国必须保持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绝不能长期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循规蹈矩,而应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模式。只有这样,儒家思想才能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才能完全展现其超时代的价值。

    总之,我们要从当今中国经济的时代主题出发,抛弃孔子仁学中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对其作为文化传统精神资源的合理内容,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转化、发展,让儒家的仁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与时俱进,在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