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仪中的德育内涵 [复制链接]

1#

礼仪中的德育内涵
    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 又具有特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和个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须的修养环节与修养过程。他在教授学生的知识中,将礼仪作为必修的课程, 其所授“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之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礼仪的内容。他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思想, 教导人们惟有修养上注重礼节仪表与质朴品格有机结合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孔子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想自立,必先有礼的修养。战国后期的荀子也明确指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并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礼仪制而制法度”。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他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一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始终都极为密切,“礼”、“德”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最基础性的规范。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分享 转发
TOP
2#

加油

说实话,第一次发帖,有点儿纠结,虽然没什么自己的真正内容,但我认为上面的解释还是很精辟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