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美德与现代生活-
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廉与节都是极受重要的.凡是廉士或是具气节的人,都会被推崇备至;贪赃枉法的,没气节的则遭人鄙视甚至留下千古骂名.廉,简单来说就是廉洁.廉洁的人不会随便收受他人利益,所以能不偏不倚地办事.收受他人利益,结果往往就在思想上被知恩图报的观念所困,从而在工作上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这种「廉」和西方原德中的「公正」有着相似的意义.
我国从很久开始已经很重视廉这美德,汉代时有「举廉孝」,以廉孝为仕官的准则.因为廉能保证一个人的中肯立场,而孝则能表示他对叁纲五常有着一定程度的遵从,是忠的保证,但最后廉孝却沦为仕官的速成班.以廉为成名的一种捷径,把自己装成一个廉的形象,为的是尽快为官得俸禄,结果从举廉孝中得到的真正「廉孝」之人可谓少之又少.在史上被举的仕子, 大部份也是名门望族和富家子弟,原因相信并不难想像.
廉的现象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是建基於法律.由於被法律的观念限制着,廉的界定往往是倾向於金钱上,物质上的事物,但事实上却非仅仅如此.
现代文化歌颂着自由,这使个人主义不断膨胀,随着个人意识的堀起,社会上所有人对道德的想法也有所差异,能规范他们的就只有法律,只要在法律的容许下,所有事情都是可以接受.即使是道德所不容许,但只要说一句「我又没犯法!」,谁也拿他没办法.法律的约束令社会环境变得美好,但只是契约般的约束.这种实质的约束更间接地使人发自内心的道德意识变得更薄弱.
亲人和朋友之间的世界中,没有法律的存在,却能自然地保持良好的相处环境;没有金钱和物质的赠送,却能保持良好关系;没有明确的尺度,却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这说明了廉是存在於各人的心中,从来没失去,只是被社会上那支名为「法律」的尺所遮蔽而已.
在现代社会廉再无任何实质价值,所以也是无比的高贵.廉不再是得到任何东西的捷径,没有人会再装出一副清廉的形象,同时也没人会再看重你是不是清廉,而着重你有多少能力.虽然道德失却了古时那种地位,也没有物质上的价值,但他在精神上的价值却从没改变,没道德的人是不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