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
信的定义:“信” 即真实、真诚、诚信,是没有任何欺诈和虚假的道理。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当风吹过身体时,我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得到;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测定其空气中的成份时,就会接受并相信这是由于空气中氧、氢、氮等气体的流动而产生风的事实。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电,但是,当我们扭转开关时,灯泡就会发出亮光;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检测电的机理时,就会接受并相信它是由于正负电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件就是需要我们如此凭借着信心来接受的。所以,信心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看到一些平常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3 16:49:20编辑过]